《隐入尘烟》观后感

时间:2024-06-30 13:44:28
《隐入尘烟》观后感(通用12篇)

《隐入尘烟》观后感(通用12篇)

当看完一部作品后,你有什么总结呢?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。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,下面是小编整理的《隐入尘烟》观后感(通用12篇),仅供参考,欢迎大家阅读。

  《隐入尘烟》观后感1

《隐入尘烟》是一部很难轻易界定的电影。

有时它像纪录片。

没有跌宕的情节,只有劳动的人。你甚至可以学习如何种地、养鸡、打粮食。在完全脱离了机械自动化的条件下,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。

有时它也像一则东方寓言。

主角坐在田埂上,说着富有哲思的台词。很多人质疑,这不像西北农村的汉子和女人,更像一场乌托邦式的幻想。

但无论如何,这部电影都让它的观众忍不住抹眼泪。

故事发生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罗城乡花墙子村,有关两个农民微不足道的一生。

男人叫做马有铁,排行老四。他的哥哥们分别叫有金、有银、有铜,只有他是铁,仿佛生来就是挨锤打的命。

在父母和两位哥哥去世之后,他留在三哥的家里做长工。寡言的他,只知道做活,全身资产加起来只不过是一头驴子,是村里没人搭理的破落光棍。

村民给他介绍了一个媳妇,叫曹贵英。

贵英的命运比有铁更悲惨。她从小受到家人的虐待,睡在驴棚里,挨打多了,患上了不具名的疾病,小便失禁,总是尿在裤子上。脊柱侧弯、双手颤抖,走路一瘸一跛。

丧失了生育能力与劳动能力的贵英,在中国农村无疑被判了社会性死刑。嫌弃她的哥嫂,像丢破烂一样把她丢给了光棍马有铁。

于是,两个被全世界抛弃的人捡到了彼此。

一位网友在豆瓣短评里写道:“贵英常有,而有铁不常有”。在中国农村,如同贵英一般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底层妇女不计其数,而她们很少有运气遇到马有铁这样的男人。

男人会把好吃的东西一股脑往女人的手里塞。一块馍馍、一根麻花、一块苹果、一碗稀饭。他不会表达,只会笨拙地说“吃去,趁热吃”。

贵英比有铁还不会表达。你甚至很少能见到这个怯懦别扭的女人开口讲话。

但她第一次大声说话是为了马有铁。

村霸张永福生病了,需要输熊猫血,讽刺的是最低贱的马有铁竟然和村霸享有同一个血型。站在男人旁边的贵英,胆怯而坚定地说:我们不去。导演在采访中解释,这是贵英觉得,一辈子不被善待的她,终于在一个男人的身上找到了作为人最基本的被关爱的权利,所以她也要为马有铁去争取。

当然,最后马有铁还是去献血了。村民们的压力像一把隐形的枪在背后抵着马有铁:村霸张永福还欠着村子一大笔租金和水电费,他万一死了,大伙的钱就全没了。

明晃晃的“农村被城市吸血”的隐喻,不断在马有铁的身上复现。

贵英和有铁坐着村霸儿子的宝马车去献血。第一次,失禁的贵英不小心尿在了车里,第二次,宝马车的后座就被塑料膜盖得严严实实。

每次去献血,村霸家里都会摆满饭菜招待两位农民,可每一次他们都不动筷子,只是唯唯诺诺地嘱咐着:你们要记得给村里人还钱。

富人一边吸着他的血,一边嫌他脏,又不得不维持虚伪的体面,备好一桌没人动筷的饭菜。

贵英在一旁焦急地看着男人,担心血抽多了就把人抽死了。镜头外的观众的心也被悬起来,想起了《活着》里那个被活活抽干血的有庆。

就在这两个残破的人之间,孕育出世界上最健全的感情。

有铁牵着驴车,去城里帮三哥拉家具,偶然在路边的服装店看到一件藕粉色的大衣。他一心想着把这件大衣买给贵英,遮住她总是尿湿的屁股。

可现实是,他连80块钱都拿不出来。

老板娘撇着嘴抱怨他:没钱买什么买。他也只是憨厚地笑笑:下次有钱了再来买。

开着宝马车的村霸儿子路过,用80块钱买下了这件大衣,甩给了有铁。有铁也知道,拿了这件80块的大衣,欠了人情,以后献血就不得不去了。

有铁带着新衣服,赶着驴车,看到了在村口桥头盼他回家的贵英,拿一把手电筒照着漆黑的夜路。

贵英歪歪扭扭地在冷风里站着,从怀里拿出滚烫的热水罐罐。这还是天冷了,回家跑了四趟才让热水保持的温度。她这般折腾,只为了让有铁能在第一时间喝上一口热水。

这也是第一次,两个笨拙的人,都给对方准备了一份礼物。一罐子热水,就像揣着个微弱的太阳。

二人之间的对白很少,镜头也只是随着四季转换。导演说:“更多的时间,我们都是在等,等待时间和命运的安排,就像农民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土地和时间一样,我们也把电影的命运,交给土地和时间”,同样的,在大银幕上,很少能看到这么笨拙地拍电影的人。

夏天,麦子结穗了,有铁用六粒麦子在贵英的手上按出一朵麦子做的小花,贵英用野草编出一只小驴。夫妻爬上屋顶睡觉,会用一根绳子把贵英系在裤腰带上,怕她从房顶滚下去。

秋天,贵英得了麦疹子,有铁带着她去沟渠里洗澡,给她搓背,路边的车灯照过来,两个人吓得笑作一团。有铁把贵英抱到驴板车上,会提前在麦垛上铺好一个凹槽,让她坐得更稳当一些。

他们的生活中,没发生任何在都市话语中值得被关注的大事。只不过是种地、收割、赶车、打水、盖房、养鸡、喂驴。

但“爱是上帝给人类唯一公平的东西”,沉默的、低贱的、不被关注的生命之间,也能蕴藏巨大的力量。

在这个由“破碎之人”组成的家庭里,没有生育孩子,却环绕着许多动物。

而二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,折射出他们对待世界的方式——处在最底层的人,才会对比自己更底层的动物产生悲悯之情,他们不舍得看动物受罪,宁愿自己受苦。这是一种原始的善意。

马有铁几乎从来没有骑过他的驴。他总是走在前面,牵着驴慢慢挪。

一开场,驴偷吃了家里的麦子,三哥气得揍驴。有铁难受得连饭都吃不下,去偷偷安抚驴子。

有铁去城里拉家具,走了一整天,到家天都黑了,三哥骂他磨蹭,他也不反驳,因为他确实不舍得坐在驴身上,不舍得让可怜的驴跑得快些。

为了养鸡,有铁向邻居借了10颗鸡蛋,用电灯炙烤的温度孵出鸡崽,两个人在摇曳的灯光里,闪闪动人。

“鸡娃子出壳,第一眼看到谁就把谁当妈妈”,两个边缘人怀抱着朴实的生育理想,把鸡崽当作孩童一样保护着

但善良并不能换来命运的优待。

有铁和贵英的“家”被推倒了3次。村里的老房拆迁,一幢老房给村民补偿15000块钱,就是这15000块钱,让两个无家之人居无定所——房子的主人们,总是匆忙地把他们从待拆的老屋中赶出去。

房子每一次被推倒,有铁都关心房檐下的燕子怎么办。燕子找不到家了,它回哪去?

每一次看着房子被推土机铲平,有铁总是回头沉默地望着一片废墟。

村里分楼房,有铁和贵英被当作抢占名额的工具人,被领到了水泥样板间里,两个人局促地盘桓着——搬到楼房 ……此处隐藏10290个字……村人,李睿珺充满了深深的眷恋和敬意。

所以,当残破的村庄被无情的沙丘包围,朔风将灰尘吹过岌岌可危的老屋,一切都要被遗弃和埋葬时,他让这对不同寻常的夫妇,在荒原之上凭双手盖起了不再漏雨的土房。在极端疲劳后,相濡以沫的爱情如期而至。他们将聒噪荒唐的世界拒之门外,生活中留下了意想不到的美和诗意:驴子是他们的孩子,家禽、燕子和玉米组成了他们的王国。

李睿珺曾说:“乡下的人赶上了开往城市的火车,但两个主角都错过了,他们就像两个骑自行车的人跟在高速列车上的人后面跑。”这并不意味着《隐入尘烟》和贾樟柯的《站台》产生了相似的命题肌理,恰恰相反,与后者挣扎于赶不赶得上火车的滔天纠结不同,前者珍视的,则是那些在时代变化过程中无暇被顾及,却又弥足珍贵的人类美德。对这种美德和人性究竟是否持有信心?影片的结局或许给出了导演自己的判断。

《隐入尘烟》打破了“爱情的意义囿于性和浪漫”的刻板印象,突出了尊重、关心和信任的重要。这一点,通过武仁林和海清的精湛演技,得到了精准的诠释。

全片除了两人在潺潺水声中的搓背镜头之外,并无更多亲密画面展现,但两人情感关系的递进和彼此咬合的强度却让人信服。作为素人演员,武仁林的“原生态”演出没有一丝露怯,而海清则从第一个镜头开始便完全融入角色,肢体语言和情绪表现都堪称过硬。稍有遗憾的是,若干素人配角演员的表演缺乏生动性,我们没有等到他们最自然的那个瞬间。

《隐入尘烟》在艺术和技术上都足以配得上柏林电影节竞赛片的水准。但必须承认,这部电影就像马有铁最心爱的那头毛驴一样,浑身上下都烙上了一种一言难尽的矛盾:被拴着绳子时,它必须找到一个非凡而又稳妥的叙事视角,去呈现或裹藏其最想表达的东西,这何其艰难;如若真有一天脱下绳子,这类在美学选择上将克制、缓慢、冷静坚持到底的艺术电影,是否能真正征服影院里的大众?这是《隐入尘烟》最让人心疼,也让人思索的地方。

  《隐入尘烟》观后感11

前几天,我有机会看到了李睿珺导演的《隐入尘烟》,用一句话来表达,那就是事实。

是真的。 内容是真实的。切,是感情的真实。

所以可以感动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观众。

故事以八九十年代的西部为背景,我也是出生的年代。

男人马有铁和女人曹贵英都是苦命之人,命运把他们带在一起,结为夫妻。

马有铁单身,年事已高,家境贫寒,但他为人淳朴善良,诚实勤奋;

曹贵英患有残疾,被家人排斥,但她没有抱怨,积极乐观。

两人初心存芥蒂,直到最后生死与共,虽然轰轰烈烈,但无数朴素的细节却体现着他们的爱。

他们一起借东西,一起下地干活,一起砌砖建房,经历了磨难和冷眼。 但是,两人并不怨恨命运的不公平,而是保持着他们的淳朴和乐观,相互依存地生活着。

他们已经成了彼此的依靠,彼此的光,彼此的希望。

经过他们的努力,他们有了自己的粮食,自己的小鸡,自己的家,一切似乎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,但麻绳却挑细选断了,不幸专门找苦的人。 钱流向不差钱的人,爱给了不缺爱的人,痛苦留给了能忍受痛苦的人,贵英意外去世。

他们一定有一天晚上熬夜长谈,相信以后每天都能吃鸡蛋,有自己的电视,有自己的孩子。 那时,他们对生活充满了幸福和希望。

如果贵英没有出现,有铁就一直有铁,有驴,一块土地将成为他的全部。 而如今,贵英才就是他的一切,贵英的死使他完全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。

铁一个人把这个季节的粮食收好了,还了两袋土豆、十个鸡蛋、一千多种粮食的钱,生下了和他交往多年的驴,放开的时候,他对驴说了一句:

“说去不去都行,让他用了大半辈子,还不够吗,真是个贱骨头。”

这句话他不仅对驴说,也对自己说。

在铁命存在的最后一天,他第一次吃了煮鸡蛋。 不是他想尝尝,而是农药的味道很苦啊。

一些线索贯穿了整个电影。 燕窝、纸喜字、小麦花,但它们有着不同的含义。

燕窝表示希望; 纸上的喜字表示爱情; 小麦花代表爱情。

不仅是剧本,剧中人物的表演、人物的造型、场景的设计、语言的表达都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代入感。 特别是像我这样80、90年代出生、乡下出生的人!

马有铁和曹贵英的一生就像《隐入尘烟》的剧名,来清清白白,去清清白白。 只有他们关心彼此,他们的离开就像沙粒冲进尘烟,永远不要找。

  《隐入尘烟》观后感12

贵英从小就被家里虐待,落下了一身毛病:走路瘸腿,一只手无意识地抖动,尿失禁;

有铁是家里的老四,一辈子任劳任怨,给家里当苦力,睡觉却只能跟畜生睡在一起。

两个一辈子都没感受到过爱的人,却在双方家庭的“撮合”下,成了夫妻。说是撮合,其实根本没有征求过他们的意见,只是想把这两个“累赘”甩出去。

拍结婚照时,两个人面无表情,贵英眼神瞥向一边,有铁目光呆滞,看着前方。咔嚓一声,留下了两人一生唯一的合照,也是各自唯一的照片。

第一次睡在一起,贵英不出意外地又尿床了,她怕有铁发现后打她,就一直坐到天亮。但有铁却没有在意,还默不作声地晾起了褥子。

影片不止一次地展现了有铁对贵英身体残疾的体谅。后来贵英因为尿失禁尿到了别人的车上,尿到了别人的凳子上,有铁都没有生气,而是选择在去县城里的时候,給贵英买件大衣,一是为了保暖,二是这样能遮住裤子,不让她难堪。

跟自己只会埋怨指责,担心她的病让她嫁不出去相比,有铁帮她保全了最后一丝尊严。

跟有铁一样,贵英对他的关心和爱,也同样令人动容。

有铁去县城里干活,到大半夜才回来,而贵英已经在村口等了几个小时。她怀里揣着的热水,凉掉了就回去再烧开,然后又凉掉,又烧开,如此往复......

就这样,两人过着贫瘠,劳累但踏实的生活。当然,偶尔也会出现些小浪漫:如孵小鸡时,贵英抓住灯箱里的光芒;有铁給贵英都手背上,印上种子花;晾晒土砖时,迎来暴风雨,两人这雨中又哭又笑....

大部分时候,有铁都对贵英照顾得无微不至,全片唯一一次动气,就是在贵英无法把麦子插上驴车,被有铁嫌弃:没有力气,什么活都干不了。

但很快,有铁自己又把气低了下来,主动向贵英示好...

就这样,故事在这些播种收获、柴米油盐中一点点进行下去。

我本以为,这样一对前半辈子受尽苦难的夫妻,会在辛劳和平淡中度过余生。可导演连这点愿望都不愿满足。

又是一天夜里,有铁从城里回来,看到村口的水渠围了很多人。原来,当时已经感冒的贵英,又偷偷从家里跑出来等他,结果不小心跌进水里,淹死了...

除了几声痛彻心扉的呼喊(贵英的名字),影片没有再去表现有铁的悲痛。

屋里的结婚照,被换成了贵英的遗照。这张遗照,还是从结婚照上“剪裁”下来的。

凡是有的,还要加给他,叫他更加富有;凡是没有的,连他所有的,也要夺过来————《马太福音》

这就是《隐入尘烟》给我的感受:苦难都流向了受苦最多的人,财富都流向了最富有的人。

《《隐入尘烟》观后感(通用12篇)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